秋分
今日9月22日,陰曆八月初七,時值節氣「秋分」。
秋分日既然日夜等長,也表示陰陽等分。
古人認為這一天因為陰陽相半,所以晝夜等分,
而且寒暑亦相當,天氣必是不冷不熱正好。
秋分過後陰日盛,夜也日長,當然天候也開始冷起來了。
二十四節氣之秋分
秋分第一候是「雷始收聲」,相對於春分的「雷乃發聲」。
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,秋分後陰氣開始盛,所以不再打雷了。
秋分第二候是「蟄蟲坯戶」,坯是指細土,
眾小蟲都已經穴藏起來了,還要用細土把洞口儘量地封起來,以免寒氣侵入。
秋分第三候是「水始涸」,涸是乾竭的意思。
在華北地區春夏日水較豐沛,而到了秋天水氣開始乾竭。
秋分是農曆八月的中氣,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,又適當秋之半,故名秋分也。
太陽黃經為180度,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,
正如春分一樣,陽光幾乎直射赤道,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的相等,
從這天起,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,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。
秋分是秋天的一半,中秋也是秋天的一半,
因為演算法不同,互有先後,中秋固定在陰曆的八月十五,
這天也是月神的生日,月亮在黃昏時刻就出現了,
人們就在戶外的庭院擺設香案供鮮花、水果、月餅和柚子,來「祭月」,
也稱之為「夕月」,夕是黃昏。
在「太常記」書說:「秋分祭夜明於夕月壇。」
夜明就是月亮,因為月亮在夜晚時才大放光明,所以稱月亮為「夜明」。
這天同時也要祭拜土地公,也是土地公生日,稱為「秋社」,所以中秋也叫「社日」。
如果秋分先而中秋後,預兆明年五穀豐登;
如果中秋先而秋分後,預兆明年收成不好。
所以「清嘉錄」的農諺說:「分後社,白米偏天下;社後分,白米像錦墩。」
今年的秋分是陰曆的八月初七,比中秋早八日,那明年將會是五穀豐收年。